-->
碳中和,检测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来源:检测家 2021年6月底。作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上线,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际减排承诺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碳中和会带来哪些潜在的市场机遇?碳交易又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 检测家说栏目聚焦碳中和理念,诚邀两位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碳中和对检测行业的影响:泰和阳明(青岛)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新杭州统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毅文
01 碳中和发展现状
2020年9月22日,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也吸引了一大批环境监测上市公司入局:如仪器厂商天瑞仪器推出了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无机指标在线监测设备和在线多种VOCs监测设备、第三方检测机构谱尼测试推出ISO14064企业碳足迹研究、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和低碳课题等,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盘查、核查、复查业务。
02 碳中和是转变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
2020年12月,大力发展新能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提出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而新能源凭借可再生性与可持续性的优势成为传统能源结构外的最佳选择。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 王毅文总经理认为。如果按照单一概念来讲的话,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碳中和其实就是二氧化碳的减排。对于专业检测二噁英的统标来说,但是要实现碳中和,方向上就不是特别的相关,在环境里面二噁英的浓度是非常低的,第一种就是对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比如说现有的碳中和方式,所以它的要求浓度是非常低的,但是因为它的毒性很高。假如说在减排的过程当中能够把二噁英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的话、其他污染物可能也就减掉了,这样的话就可能在减排二噁英的过程当中,就能在不经意间达成能源结构升级的目标,在工艺升级的过程当中,因为我们发现二噁英跟其他的一些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果非常明显。
03 各国纷纷响应碳中和
2021年4月,美国主办的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通过在线会议举行。时任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菅义伟、巴西总统博索纳罗承诺提出了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以日本为例,一方面日本有着严格的环境监管体系,新能源资源开发也有着工业代际优势;但另一方面,在涉及到大国担当的问题上,日本的过往并不光彩,“不如先解决核废水排放的问题”。 王毅文总经理在分析中日社会环境因素时谈到,一个是人口红利带来的消费市场,基数可观;另一个则是高速发展的市场保持了活力,中国的市场体量跟日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中国可以提出双循环和内循环这种概念,这在国外是没办法完成的。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水平却是力不从心,以中国的体量可以支撑起双循环和内循环这样的发展格局,日本的生产能力可能别树一帜。 为什么中国的光伏、风能的发展这么快?这是一个大的战略转型。但假如说中国的能源体系完全转换到新能源。一旦新的国际能源格局建立,能源体系的定价权不受其他国家限制了以后,中国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就能再上一个台阶,从国家层面上来讲。
04 碳中和对第三方影响
碳交易是碳排放权交易的简称,买方可以将购得的温室气体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被认为是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工具。实现碳中和的第一步是计算碳足迹,第三步通过碳交易,第二步通过对企业的清查整改,减少企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建立低碳体系,实现碳中和。 实现碳中和离不开广大第三方机构的参与、企业监督服务等环节蕴藏着巨大的第三方市场挖矿空间,其中,碳排放报告、碳交易计算。 他认为、第三方在碳交易市场中更多是提供技术支持,而碳中和对第三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数据规范和市场机遇。碳中和意味着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检测行业作为产业链上的一环,可能到后期第三方会由此延伸出一个新业务,鞭策企业更加规范落实政策;企业的规范化要求前期调整可能就将带动整个产业链渠道,为了达到减排目标还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管理模式。目前国家已下放碳排放权第三方资质。后期可能就会出现相关方法,第三方就会到企业测看。举个例子。还有碳排放物质,第三方可能就不限于检测二氧化物。
文章分类:
食安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