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之路来源:TIC行业送水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检验检疫彻底迎来了新生。业务量逐渐得到了恢复、走向稳步发展的轨道,机构开始不断扩大,各地中外商私营公证检验机构也被取消,检疫工作也彻底摆脱了外国人的控制,公证检验鉴定业务统一由商品检验局办理,完全收回了检验主权。 1955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立计量局。 1960年开始,各地检验检疫机构陆续下放,成为各级外贸和卫生主管部门的组成部分,实行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 1964年,602计量站(现为广电计量)成立,开始计量检定工作。 1965年。对外植物检疫工作由商品检验部门移交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些重要的国境口岸设立了动植物检疫所,同样以地方领导为主,负责口岸动植物检疫工作。 1978年,我国重新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了解到认证是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 1980年,原国家标准局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共同派员组团参加国际实验室认可大会(ILAC),国际认可活动在我国开始出现萌芽。 1980年,中国商品检验公司(CCIC)成立,是国家商品检验局指定的实施进出口商品检验和鉴定机构。 1981年,我国加入国际电子元器件认证组织并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产品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借鉴国外认证制度的开始。 1982年,耗资10亿元人民币建立了国家质检中心,以承担政府对产(商)品的质量监管功能。 1985年,我国开始推行实验室认可制度。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年,国务院发布《计量法实施细则》。 1987年,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我国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参考ISO9000系列标准,于1988年制定发布了GB/T103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并授权中国质量协会等机构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贯标试点。 1987年,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成立,进军商品检验和鉴定。 198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8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1989年。Intertek天祥在中国深圳正式设立合资公司(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国际商业检验机构,与深圳市技术监督局合作。 199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991年,国务院第83号令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由试点起步进入了全面规范的新阶段。 1991年,SGS和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系统的中国标准科技集团共同成立合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CSTC),推动我国标准化工作开始向产品安全和卫生、环境保护、服务业、企业管理和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扩展。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按照等同采用的原则发布了GB/T19000质理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贯彻。 199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进出口商品检验实验室管理认可办法》。 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993年,法国BV必维集团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于2001年,法利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ureau Veritas)在上海的全资子公司正式成立。 1994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相继成立了中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CRBA)、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和中国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P),开展国内市场的认可工作;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继成立了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CNAB)、中国进出口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CIBLAC),开展进出口领域的认可工作。 1995年,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成立。是全国质量检验机构及质量检验工作者和全国质量监督工作者组织的质量检验行业组织和质量专业社团机构,现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原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检总局)。 1995年,德国TUV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6年,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发布后,我国将其等同转化为国标GB/T24001-1996。 1997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负责统一指导和管理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宣传、实施和推广工作,实施了5个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1998年,为了改变“三检—商检、动植检、卫检”各成系统、机构林立、职能重叠、效率低下等现状,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卫生部卫生检疫局和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合并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原有的检验检疫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各直属、分支检验检疫局也于1999年完成了改革,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和外经贸发展的需要。 1998年,德国TUV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9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参照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发布了《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并在安全生产领域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2001年,国家认监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检验检测认证事业发展进入统一管理和监管的新阶段。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认可制度,加强了认证认可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实施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成立了认证认可行业自律组织。 2001年。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中国加入WTO有关协议的精神,国务院决定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质量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事业最终迎来了飞速发展的绝佳历史机遇。 2001年,我国已制定国家标准19744项,推荐性国家标准16952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2792项。在已制定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8621项,采标率为43.7%。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16745项。转化率为38%,有6300项被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成果,也是我国认可工作起步和检测认证工作全面推行阶段,为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修改进一步明确。列入国家规定的进出口商品检验目录的商品,由商检机构实施检验检测;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接受对外贸易关系或国外检验检测机构的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 2003年,美国UL公司(简称UL)在中国投资的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自1992年起,并正式进军中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首批台湾及港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如信华、STC标检、CMA、经续、信宝、宜特、闳康等机构在华相继成立。 自2000年起,首批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如信测、安姆特、谱尼、华测、挪亚、中鼎、倍科、华安、倍通、奥来国信、中安广源、建准等机构相继成立。 在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萌牙的时期。民营机构基本是以代理业务方式(跑客户,从中获取差价方式),因此代理公司获得的利润也较高,基于初期检测行业的单价较高,分包给有实验室的外资机构、台资机构,真正创业时开始能直接投资实验室的机构极少,从而积累资金后再创建属于自已公司的实验室,获订单。 当时,欧盟CE认证项目市场非常疯狂、由于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于电子电器产品没有设计、研发的能力,开始有了制造假报告假证书(测试不通过一般采用“免责声明”,因此,但那时对产商品检验检测认证根本没有监管,从而某些检测机构及代理公司从中获取暴利,由客户自我声明是根椐要求出具报告或证书的形式),这是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认证开始有了造假的现象,大部分产品靠购买零部件组装成成品(以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为例),也促使了一些机构快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检测结果通常很难通过,对于某些民营检测机构是一个机构。 2005年。欧盟WEEE & ROHS指令两项法规立法。《RoHS 指令》和《WEEE指令》规定纳入有害物质限制管理和报废回收管理的有十大类102种产品,前七类产品都是我国主要的出口电器产品。包括大型家用电器、小型家用电器、信息和通讯设备、消费类产品、照明设备、电气电子工具、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医用设备(被植入或被感染的产品除外)、监测和控制仪器、自动售卖机。民营机构以华测为代表开创了与外资机构龙头企业SGS对电子电器有害物质检测的竞争先例,这也是我国民营检测机构首次获得了产商品行业政策的时机。 2005年,我国政府根据加入WTO的承诺,允许外资独资机构进入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外资检测机构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全面进入中国检测市场,成为中国检测市场的重要部分。外资检测机构与民营检测机构构成独立的第三方检测的主体,国有检测机构利用其传统垄断优势占据了政府强制性检测市场。政府强制性检测市场主要包括各部委的质检、商检、环保、卫生等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和各级政府的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 2006年,为适应国际认可组织的要求和变化,成立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作为唯一的国家认可机构,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并。 2007年、由RC2利成行及美泰玩具发生铅含量超标事件、民营机构以华测为代表也获得了美泰玩具(全球玩具排行第一的品牌)的认可,在2007年9月至12月短短四个月时间获得的订单业务高达1300万,除了外资机构占领了当时绝大部分检测业务外,从而也使华测在消费品检测领域奠定了基础,华测全员参与了此次应急项目。而从这一年开始、有较多的民营检测机构相继成立,当时玩具及杂货的生产基地基本是以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为主,因此,华南与华东地区的民营检测机构也开始陆续增多,看好玩具及杂货的检测市场。 2008年,众多食用三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事件迅速恶化,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民营机构以华测及谱尼为代表,获得了食品检测的机遇。 2008年8月14日由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生效的安全改进法案。该法令是自1972年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成立以来最严厉的消费者保护法案。新法案除了对儿童产品中铅含量的要求更为严格外,还对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中的有害物质邻苯二甲酸盐的含量做出新的规定。我国民营检测机构(具备CNAS资质)开始申请CPSIA的认可,获取资质后开始了争夺客户业务;而从这一年开始、民营检测相互也正式开启了价格竞争占领市场模式。 2009年10月30日。发行股票2.100万股,是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首批上市公司,每股发行价25.78元人民币,共募集资金54,138万元人民币,华测检测在深圳创业板上市。而从这一年开始、涌现很多体系内人员、非本行业人员进入了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让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燃点了新希望,大部分新入者选择的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电子电器、消费品(玩具、纺织品、鞋、箱包、杂货)、验货验厂、食品、环境、计量校准等。 从2009年开始。从而种下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快速增长的根源问题,最多选择的是电子电器、消费品(玩具、纺织品、鞋、箱包、杂货)、食品、环境领域,尤其是以政府业务主导性较强的食品及环境检测领域,基本是通过某领导、某朋友、某亲人所描述的“印报告赚大钱”、“门槛低”、“容易拿资质”、“有关系就有业务”等观念而懵懂无知的进入了这个行业,新进入检验检测认证非本行业者,需要累积才能做大做强”等行业基本规则问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公证行”、什么是“技术服务”、什么是“检测品牌”、什么是“公信力”、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检测行业不是一个赚快钱。
文章分类:
食安行业
|